自1958年建校以來,文學院非常重視本科基礎課教學和課程建設,現已形成傳統。曾有著名作家、評論家鮑昌,古漢語學家朱星,文藝理論家李厚基,現代文學專家王錦泉,古典戲曲專家陳玉璞等一批老一輩國內相關專業領域知名學者和優秀師資在此從教。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2017年10月,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批天津市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獲批天津市高校應用型專業。學院立足“專業基礎扎實、基本素質過硬、關注學術前沿”的辦學宗旨,堅持教學與科研并舉,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加強教學名師團隊建設,積極培育、編寫國家各類規劃教材。現有市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團隊獲批天津市“十二五”綜投教學創新團隊。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學能手,出版各類教材32部(其中兩部入選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確保落實學校服務學生、社會、國家的宗旨。
天津市“十二五”綜投教學創新團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團隊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學團隊編寫的系列教材
序號
|
榮譽稱號
|
獲獎者
|
年份
|
1
|
天津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趙利民
|
2013
|
2
|
郝嵐
|
2016
|
3
|
天津師范大學教學名師
|
曾思藝
|
2010
|
4
|
黎躍進
|
2016
|
教學名師
二、推進課程改革力度,充實課程資源。現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天津市教委“慕課”試點課程1門、天津市級精品課2門,校級通識課28門、校級雙語課2門,市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3項,優化了課程資源,形成了門類齊全、特色突出的本科課程體系。
類型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市級精品課
|
市級
"慕課"
|
校級精品課
|
校級優秀課
|
校級雙語課
|
校級通識課
|
合計
|
門數
|
1
|
2
|
1
|
8
|
16
|
2
|
28
|
58
|
負責人
|
黎躍進
|
郝嵐
郭長保
|
趙利民
|
甘麗娟等
|
盛志梅、李玉平等
|
馬喆、呂超
|
曾思藝、鮑國華等
|
|
課程
名稱
|
外國文學史
|
比較文學、中國現代文學
|
中外文學經典與文學精神
|
東方文化等
|
中國古代文學4-4、訓詁學等
|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諾貝爾獲獎作家專題等
|
19世紀俄羅斯文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等
|
|
三、強化育人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講習—見習—實習”三位一體的學習觀,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學術科研班優勢平臺,切實提升學生科研訓練、創新能力培養。同時,文學院學術科研班工作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共申報項目20余項,參與人數將近百人,獲批國家級大創項目1項、市級1項、校級6項。

靳卓同學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優秀論文獎
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文化體驗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把學生第二課堂建設和實踐教學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鼓勵學生通過參與競賽和申報項目,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通過主辦華北五?。ㄊ?、自治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天津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中心等,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文化自信。
全部由我院學生組成的天津師范大學代表隊連續六次獲得天津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一等獎,并代表天津市參加華北五?。ㄊ?、自治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獲得一等獎兩次,二等獎四次。

我院學生榮獲2016年天津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一等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平臺
五、開展文學創作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積累寫作經驗,突出寫作基本功,培養優秀的創作型人才。

發表學生創作和論文的期刊

孔子學院夏令營活動
近5年我院本科生參加科研、社會實踐情況
參加科研、社會實踐情況
|
姓名
|
年級
|
時間
|
項目(或實踐)名稱
|
項目性質
|
陳曦
|
2010級
|
2013
|
中國當代兒童戲劇創作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張佳玲
|
2010級
|
2013
|
新興構式“A并B著”結構及功能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呂芳
|
2011級
|
2013
|
“津味文學”發展嬗變與天津城市形象的現代走向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欣怡
|
2011級
|
2013
|
現當代作家筆下的天津風尚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張竹林
|
2010級
|
2013
|
由幾部影視文學作品的敘述視角看其熱播的原因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秦濤
|
2010級
|
2013
|
東鄉語實驗語音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劉旭睿
|
2011級
|
2014
|
京劇文學的語言與敘述模式對我國古代戲曲文學的繼承與創新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劉容天
|
2011級
|
2014
|
話劇簡論:百年天津的文化記憶——以南開新劇、三四十年代話劇、新時期話劇為中心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袁泓
|
2011級
|
2014
|
當代大陸小說家在港臺的文化傳播與影響——以莫言、王安憶為例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麗坤
|
2011級
|
2014
|
從十年流行詞語看社會文化的發展演變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文娟
|
2011級
|
2014
|
天津相聲流行段子中的民間文學因子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一晴
|
2013級
|
2015
|
莎劇在當代中國的跨媒體改編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茜
|
2012級
|
2015
|
五四時期大學生刊物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范忱怡
|
2012級
|
2015
|
天津工人文學創作考察——以天津工人文學創作社為中心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程馨琳
|
2012級
|
2015
|
多維視野下的青春印記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暢
|
2012級
|
2015
|
當代新興構式“我A,我B” 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麗
|
2012級
|
2015
|
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引文和行文疏誤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崔欣
|
2013級
|
2015
|
當代大學生外國文學閱讀熱點及其思考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郭文麗
|
2012級
|
2015
|
天津民俗的文學魅力——從20世紀文學看天津民俗文化的演變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郭曉晗
|
2013級
|
2015
|
天津市地鐵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寫規范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胡敏
|
2012級
|
2015
|
現代漢語主觀性構式“最X+NP”的功能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睿
|
2012級
|
2015
|
類聚構式慣用語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劉一涵
|
2013級
|
2015
|
從聚焦作用看漢語中新興構式‘有沒有VP’的語法化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陳雪揚
|
2013級
|
2015
|
《全唐詩》簪意象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陳諾
|
2013級
|
2015
|
王力版《古代漢語》“文選”注釋集考——《左傳》篇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孫佳麗
|
2013級
|
2015
|
市場化背景下天津小劇場話劇的生存與發展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震
|
2013級
|
2015
|
現代漢語中語義溢出現象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學婷
|
2012級
|
2015
|
天津市XX區初中生語文閱讀起始水瓶學業評估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楊艷坤
|
2013級
|
2015
|
二戰后英語國家的海洋文學與影視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月妍
|
2014級
|
2016
|
吟誦教育現狀調查及展望——以天津地區為中心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鄭笑晴
|
2014級
|
2016
|
天津市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文學閱讀現狀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符建惠
|
2013級
|
2016
|
天津青聯讀書會與天津左翼文化運動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劉智
|
2013級
|
2016
|
大熒幕上的童話故事: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蔡巖峣
|
2014級
|
2016
|
論美國科幻“黃金年代”對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的影響與啟示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元軼儂
|
2014級
|
2016
|
中國先秦詩教觀的當代意義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韓金
|
2015級
|
2017
|
中小學文化類校本課程開展現狀及展望——以天津地區為例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王夢如
|
2015級
|
2017
|
微信文本標題的夸飾性現象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馮煥迪
|
2014級
|
2017
|
中西方文化中蛇意象匯編及現狀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李維杉
|
2014級
|
2017
|
天津方言中連讀變調現象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劉奕涵
|
2015級
|
2017
|
國產商品的“洋名”現象研究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賴曉曦
|
2014級
|
2017
|
由鮑勃·迪倫探究20世紀以來音樂與文學的再融合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顧云驄
|
2014級
|
2017
|
國產動漫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及其推廣的調研——以《秦時明月》為例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阮運杰
|
2015級
|
2017
|
天津市公共場所語言文字規范問題調研與應對策略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楊雁舒
|
2015級
|
2017
|
從《山海經》看中國神怪形象的傳承和演變
|
學校學生科技立項
|
出版專著、發表論文情況
|
專著或論文名稱
|
作者
|
年級
|
出版社或刊物名稱
|
年,卷(期)
|
悲慘世界下的雙重奏
|
肖煜薇
|
2010級
|
《名作欣賞》
|
2012年9月
|
從《威尼斯商人》看宗教碰撞下的公平形態
|
劉子辰
|
2009級
|
《安徽文學》
|
2012年10月
|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評
|
劉子辰
|
2009級
|
《北方文學》
|
2012年8月
|
淺析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及中西悲劇差異
|
陳曦
|
2010級
|
《北方文學》
|
2012年3月
|
語言是小說的味道——曹乃謙先生訪談錄
|
張寶
|
2010級
|
《天津文學》
|
2012年12月
|
周作人《五十自壽詩》中蛇的隱喻
|
陳曦
|
2010級
|
《安徽文學》
|
2012年9月
|
《爾雅》中的玉文化
|
劉迪
|
2009級
|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年增刊
|
《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成長故事》
|
陳曦
|
2010級
|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童話故事》
|
陳曦
|
2010級
|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科幻故事》
|
陳曦
|
2010級
|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勵志故事》
|
陳曦
|
2010級
|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開在心中的花》
|
陳曦
|
2010級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盒子里的春天》
|
陳曦
|
2010級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班上流行泡泡糖》
|
陳曦
|
2010級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帶著理想上路》
|
陳曦
|
2010級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你為什么不原諒》
|
陳曦
|
2010級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3年
|
林?!陡哔I》中的“陳三”形象解讀
|
靳卓
|
2011級
|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增刊
|
2013年12月
|
《難綰集》
|
陳曦
|
2010級
|
詩集(獨著)
|
2014年
|
《隔日沉香》
|
陳曦
|
2010級
|
散文集(獨著)
|
2014年
|
三津故地安樂,燕趙子弟風流——試論天津地域文化與劉云若人物形象塑造
|
李欣怡
|
2011級
|
《赤子》
|
2014年第4期
|
試論林希筆下的市井百姓
|
李欣怡
|
2011級
|
《赤子》
|
2014年第4期
|
被現代后的嚎哭者—王祥夫小說解讀一種
|
張寶
|
2010級
|
《創作與評論》
|
2014年2月
|
不辱沒作家這兩個字—王祥夫先生訪談錄
|
張寶
|
2010級
|
《創作與評論》
|
2014年2月
|
圣筆描風月,妙手繪津門(下)——劉云若小說中的其他天津風俗
|
趙倩
|
2011級
|
《赤子》
|
2014年第4期
|
“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試論馮驥才小說中的天津風尚
|
趙倩
|
2011級
|
《赤子》
|
2014年第4期
|
《玄冰之心》
|
陳曦
|
2010級
|
長篇童話(獨著)
|
2015年
|
《極地諜中諜》
|
陳曦
|
2010級
|
長篇童話(合著)
|
2015年
|
生命教育課程的啟示
|
劉巖
|
2010級
|
《湘潮》
|
2015年
|
談教師的榜樣作用
|
劉巖
|
2010級
|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
2015年
|
《漢字古音手冊》“部首撿字”中部分頁碼訂誤
|
劉欣婕
|
2013級
|
《漢字文化》
|
2016年
|
“哈姆雷特之約:當代藝術與經典的對話”
|
王一晴
|
2013級
|
《文學教育》
|
2016年7月
|
《愛情密碼——讀卡拉馬佐夫》
|
李析玲
|
2013級
|
《世界文化》
|
2016年
|
《在“詩史”與“神話”間搖擺——試論《基地三部曲》中的“心理學史”
|
蔡巖峣、吳睿揚
|
2014級
|
《北方文學》
|
2016年11月
|
《湯顯祖“對話”莎士比亞》
|
崔穎
|
2013級
|
《文藝生活》
|
2016年6月
|